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25年8期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杨晓英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   322000

【摘要】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好奇心中产生数学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民主课堂中分析数学问题,在自主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提问    有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一节数学课的效率高低,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以及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有效提问忌讳的是为提问而提问,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效提问忌讳的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有效提问更忌讳的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的提问,超前的提问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有效提问倡导的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的实践体会,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再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直入主题巧设问

课改以来,数学课堂上问题情境已是教师上课经常出现的环节,通过课件或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热闹,但许多问题过于简单或太难,不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课应让学生经历充分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过程,探问就是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经历探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开展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第一次教学过程:

师:(课件出示)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出示三角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三个三角形: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师:观察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会怎样?(许多学生回答180°,家长说的或其他资料上得到的信息)

第二次教学:

师:(出题)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加起来并让学生指一指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

师(探问):(出示不同三角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内角和?(测量)

师:(探问)请同学们用测量的办法,小组合作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

思考:相同的内容,由于老师的问题不同,学生的回答不同,虽然第一次教学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设计问题,但问题过多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思考的必要,表面看课堂热闹,但学生没有思维的过程,问题设计让学生过早出现180°,结果,后面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也没有意义。第二次教学问题精简,直奔主题,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内角和?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只有测量的办法才能知道结果,于是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内角和也水到渠成,让学生充分经历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学习才真正经历了思维的过程。

二、探究交流善追问

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从同学的发言中捕获信息,去悟出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应用题:

苹果有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给出的算式有8×2+8 8+8×2 8×1+2

又有一个学生说:“8×3就可以了。立即有学生站起来问:你能说说8×3这样列式的道理是什么吗?如果没有仔细、认真的倾听,学生是很难从同学的发言中去捕捉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抓住机会追问,在追问中引导学生去伪存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并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再追问:圆柱变成长方体,在形体的转化中什么变了,什么始终没有变?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有什么联系?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会反问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如:教学《比的意义》时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0,此时可以反问: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出现301000这样的比分情况,这里的比的后项为什么可以是0

通过教师这样的反问,引发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想想这样对吗?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深层次思考,在学生出现知识错误时,在练习中出现多种解题方法时,及时的反问,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思维训练更加到位更实效,从而有利于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四、拓展延伸乐启问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学生坐而不思,气氛沉闷苦思冥想,噤若寒蝉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给学生搭建台阶,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中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

在学习了画角(北师大四上)后,拓展环节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不用量角器量,你知道12相等吗?说说你的想法。

有的学生面对题目困惑不解,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拿起量角器去量,有的学生说感觉这两个角是相等的,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需要教师予以点拨:

师:如果我们把中间的角记作3(如图),那么,13是什么关系?23呢?

教师的这一问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指向明确、清楚,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思路马上打开,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如果不用提问的方式,而是由教师平铺直叙讲解,效果显然就差多了。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在不同环节的有效提问,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激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进行适度的评价、科学地提升,为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指明方向,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从而建设简约、智慧、开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雪琴,《浅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

3.吴建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应关注五性》,小学教学参考

4.贾振东,《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宣传中心出版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