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25年8期 >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情境设计探究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情境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情境设计探究
李双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第一初级中学 441700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设计展开探讨,分析了生活化情境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提升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提出了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利用生活化实验材料、融合生活化科技应用、联系生活化社会议题等有效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实施路径研究表明生活化情境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和理解深度,提升核心素养,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活化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物理知识融入真实或模拟生活场景中的教学方式,正逐渐成为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但物理学科因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畏惧生活化情境教学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如雨后彩虹的形成、厨房中的热传递、家用电器的使用等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学习便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探索的体验这种源于生活的学习动机更为持久和内在,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促进物理概念理解,降低认知难度

物理概念往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力、能量、电流等,对于初中生而言直接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存在较大困难生活化情境教学通过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思维支架,比如在讲解“压强”概念时,通过对比宽书包带与窄书包带背在肩上的不同感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和内化

(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生活化情境为知识学习提供了背景,更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比如观察家中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快慢与电器使用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电功率与电能消耗的关系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是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

(四)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知识,更是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情境教学强调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学生可以分析汽车后视镜的设计原理,或解释夜间行车时为何不能开驾驶室内的灯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体现了物理教育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学习

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驱动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生活化问题情境通过呈现学生熟悉但尚未完全理解的生活现象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教师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具有物理内涵的问题,将其设计成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此问题源于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却需要深入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用纸板制作小孔观察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光源距离的关系,最终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以及小孔成像的原理,使抽象的光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变得生动可感

(二)利用生活化实验材料,增强动手体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使用生活化材料进行实验能降低实验成本,还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参与度生活化实验材料如塑料瓶、吸管、橡皮筋、硬币、纸杯等随处可见,易于获取,学生在家中也能进行简单实验,有助于将物理学习延伸到课外,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玻璃杯、硬纸片和水进行“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并倒置观察纸片和水是否下落当学生看到纸片托住水不下落时会惊讶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力量通过这一简单而震撼的实验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加深了对压强平衡原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他们利用身边物品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

(三)融合生活化科技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现代科技产品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如智能手机、电动车、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产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原理将这些科技应用融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还能拓宽他们的科技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手机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使用手机时化学能再转化为电能、光能、声能等通过分析这一贴近生活的科技应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思考如何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如减少待机能耗、合理使用充电器等,从而将物理学习与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四)联系生活化社会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

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还应关注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家庭用电安全与节能”这一社会议题通过调查家庭常用电器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每月的电能消耗和电费支出,学生掌握了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方法,还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节能电器?如何避免“待机能耗”浪费?雷雨天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

结论:

生活化情境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概念理解,培养了探究能力,提升了应用水平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利用生活化实验材料,融合生活化科技应用,联系生活化社会议题,构建富有生活气息的物理课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焦江伟,伏振兴.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物理通报, 2024(4):143-146.

[2] 米望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4.

[3] 努尔尼沙·热依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探究[J].互动软件, 2023(5):303-304.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