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黄姝睿 杜虹洁 殷燕
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校 400035
摘要 :本研究以素养导向为理念,创新融合智慧教育与重庆红岩文化,构建小学语文革命单元大任务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红岩精神传承人"宣讲会等任务链,整合VR技术、智慧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深化了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优化了课堂生态,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学生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素养内化的转变,教师则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研究成果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可推广的智慧化教学范式,对新时代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关键词 :素养导向 红色文化 智慧教育 单元大任务 小学语文
(一)目标体系构建
1、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理解红岩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2)关键能力发展:培养信息整合、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
(3)行为转化目标:将革命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外化为社会实践行动
2、学科整合目标
(1)语言表达:通过红色主题写作与演讲提升表达能力
(2)历史认知:关联本土革命史实构建时空观念
(3)审美鉴赏:分析革命文艺作品中的精神符号
(二)智慧环境搭建
1、技术工具配置
(1)虚拟现实设备:还原渣滓洞、白公馆等革命场景
(2)智慧教学平台:支持在线协作
(3)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测学生任务进度与素养达成度
2、资源库建设
(1)本土化资源:红岩英雄口述史、沙坪坝抗战遗址3D建模
(2)动态评价工具:AI朗读情感分析、小组协作贡献度算法
(三)任务链条设计
宏观任务:"红岩精神传承人"宣讲会
中观任务:革命故事数字档案制作
红岩英雄精神对比分析
微观任务:渣滓洞VR体验报告
革命诗歌朗诵AI评分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紧密围绕“责任”这一主题,收录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经典革命题材课文,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文本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理想载体。
1.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正确识写与课文相关的字词,深入理解革命题材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精妙作用,并能熟练运用相关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切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与工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高效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深度挖掘重庆红岩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1. 情境创设 :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虚拟展览、革命先烈的珍贵影像资料等,同时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的互动功能发起在线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初印象与情感触动点,拉近学生与革命历史的距离,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情感基础。
2. 资源整合 :教师通过智慧平台分享经过筛选的重庆红岩文化资料库,推荐电子书籍、纪录片等资源,并指导学生利用平台工具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初步筛选,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提取有价值内容。
3. 项目规划 :将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如“红岩英烈事迹探究”“重庆地下党斗争故事汇”等。各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成员分工。教师在智慧平台上开设在线协作空间,方便学生随时交流与记录,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4. 资源调查 :学生依托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与智慧教育平台,运用关键词搜索、文献追溯等方法,查找重庆红岩文化中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通过在线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资料进行分析,挖掘英雄人物背后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让学生感悟革命精神。
5. 成果创作 :各小组根据调研结果,施展创造力,撰写英雄人物传记,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展现人物精神;设计角色扮演脚本,重现革命历史场景;制作电子海报或宣传视频,融合图文声像多元形式。教师全程在线提供专业指导,涵盖写作、表演、设计等方面,助力学生打造高质量成果。
6. 展示与评价 :举办线下宣讲会,各小组登台展示成果。宣讲结束后,学生在智慧平台上进行互评,教师提供多维度评价量表,全面涵盖内容准确性、表现形式创新性、团队协作等方面。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一)学生参与不均衡
问题:部分学生依赖小组代表发言。
改进:推行"随机抽签发言",分层设问保障全员参与。
(二)时间分配不当
问题:批注环节超时,压缩了责任践行讨论。
改进:严格计时,精简视频资源。
(三)反馈机制单一
问题:评价以教师为主。
改进:增加学生互评与自评环节,构建多元反馈体系。
(四)案例贴近性不足
问题:部分案例脱离学生日常。
改进:设计"校园责任日"活动,将责任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家校协同:邀请家长分享职业责任故事,拓宽认知视野。
(五)提问设计模糊
问题:过于宏大。
改进:拆解为具体子问题。
(一)学生发展成效
1、文化认同与素养提升
深刻理解革命历史与英雄精神,内化爱国情怀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语言表达显著进步:撰写解说词、创作剧本时用词更准确、情感更饱满。
2、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分析事件脉络,在探究任务中展现批判性思维。
创作数字作品时,能艺术化呈现革命文化的壮美。
3、学习方式转变
智慧技术激发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和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1、理念更新:认同素养导向教学,技术成为深度学习的有效工具。
2、能力提升:
独立设计智慧化大任务。
掌握AI视频制作等技术,增强教学感染力。
课堂生态:学生中心、技术融合、互动高效。
教育实效: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记忆与情感持久。
成果在校内及区域教研中推广,提供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六、结论
本研究创新融合智慧教育与红岩文化,通过革命单元大任务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认同。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深化了他们对本土红色文化的理解与家国情怀。未来,我们将从技术应用、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持续优化,打造更具示范价值的教学模式,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语文教育中的创新传承。
七、参考文献
[1]Ellen Weber.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
[2]吴孟帅.全面而个性化的评价[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周晓娟.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前置性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03):51-53.
[5]曹江彤.浅析教学诊断性学生评价[J].改革与探索,2021(11):71-71.
[6]刘培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04):159-160.
[7] 吴永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06):45 - 48.
[8] 张文质. 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0.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