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25年8期 > 智慧教育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智慧教育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智慧教育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黄姝睿 杜虹洁 殷燕

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校  400035

摘要 本研究以素养导向为理念,创新融合智慧教育与重庆红岩文化,构建小学语文革命单元大任务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红岩精神传承人"宣讲会等任务链,整合VR技术、智慧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深化了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优化了课堂生态,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学生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素养内化的转变,教师则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研究成果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可推广的智慧化教学范式,对新时代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关键词 素养导向  红色文化  智慧教育  单元大任务 小学语文  

一、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红色单元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对大任务设计的理解存在偏差,任务设计缺乏整体性和情境性,难以有效统整单元教学并与本土红岩文化结合;二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新滞后,技术应用水平不足,影响教学实效。本研究立足重庆沙坪坝区丰富的红岩文化资源,以部编版语文教材红色单元为载体,探索素养导向下智慧化大任务教学的设计路径,旨在通过本土文化融合与信息技术创新,提升红色教育的系统性和感染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协同发展。

二、设计原理

(一)目标体系构建      

1、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理解红岩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2)关键能力发展:培养信息整合、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

3)行为转化目标:将革命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外化为社会实践行动

2、学科整合目标

1)语言表达:通过红色主题写作与演讲提升表达能力

2)历史认知:关联本土革命史实构建时空观念

3)审美鉴赏:分析革命文艺作品中的精神符号

(二)智慧环境搭建

1、技术工具配置

1)虚拟现实设备:还原渣滓洞、白公馆等革命场景

2)智慧教学平台:支持在线协作

3)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测学生任务进度与素养达成度

2、资源库建设  

(1)本土化资源:红岩英雄口述史、沙坪坝抗战遗址3D建模

(2)动态评价工具:AI朗读情感分析、小组协作贡献度算法

(三)任务链条设计

宏观任务:"红岩精神传承人"宣讲会

中观任务:革命故事数字档案制作

红岩英雄精神对比分析

微观任务:渣滓洞VR体验报告

革命诗歌朗诵AI评分

三、教学案例——五下四单元为例

(一)单元与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紧密围绕“责任”这一主题,收录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经典革命题材课文,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文本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理想载体。

(二)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正确识写与课文相关的字词,深入理解革命题材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精妙作用,并能熟练运用相关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切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与工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高效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深度挖掘重庆红岩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三)大任务设计:“我心目中的英雄” 宣讲会

1. 情境创设 :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虚拟展览、革命先烈的珍贵影像资料等,同时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的互动功能发起在线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初印象与情感触动点,拉近学生与革命历史的距离,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情感基础。

2. 资源整合 :教师通过智慧平台分享经过筛选的重庆红岩文化资料库,推荐电子书籍、纪录片等资源,并指导学生利用平台工具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初步筛选,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提取有价值内容。

3. 项目规划 :将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如“红岩英烈事迹探究”“重庆地下党斗争故事汇”等。各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成员分工。教师在智慧平台上开设在线协作空间,方便学生随时交流与记录,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4. 资源调查 :学生依托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与智慧教育平台,运用关键词搜索、文献追溯等方法,查找重庆红岩文化中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通过在线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资料进行分析,挖掘英雄人物背后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让学生感悟革命精神。

5. 成果创作 :各小组根据调研结果,施展创造力,撰写英雄人物传记,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展现人物精神;设计角色扮演脚本,重现革命历史场景;制作电子海报或宣传视频,融合图文声像多元形式。教师全程在线提供专业指导,涵盖写作、表演、设计等方面,助力学生打造高质量成果。

6. 展示与评价 :举办线下宣讲会,各小组登台展示成果。宣讲结束后,学生在智慧平台上进行互评,教师提供多维度评价量表,全面涵盖内容准确性、表现形式创新性、团队协作等方面。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一)学生参与不均衡

问题:部分学生依赖小组代表发言。

改进:推行"随机抽签发言",分层设问保障全员参与。

(二)时间分配不当

问题:批注环节超时,压缩了责任践行讨论。

改进:严格计时,精简视频资源。

(三)反馈机制单一

问题:评价以教师为主。

改进:增加学生互评与自评环节,构建多元反馈体系。

(四)案例贴近性不足

问题:部分案例脱离学生日常。

改进:设计"校园责任日"活动,将责任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家校协同:邀请家长分享职业责任故事,拓宽认知视野。

(五)提问设计模糊

问题:过于宏大。

改进:拆解为具体子问题。

素养导向下智慧化红色单元大任务设计的策略总结

学生发展成效

1、文化认同与素养提升

深刻理解革命历史与英雄精神,内化爱国情怀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语言表达显著进步:撰写解说词、创作剧本时用词更准确、情感更饱满。

2、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分析事件脉络,在探究任务中展现批判性思维。

创作数字作品时,能艺术化呈现革命文化的壮美。

3、学习方式转变

智慧技术激发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和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二)教师成长

1、理念更新:认同素养导向教学,技术成为深度学习的有效工具。

2、能力提升:

独立设计智慧化大任务。

掌握AI视频制作等技术,增强教学感染力。

(三)实践优化

课堂生态:学生中心、技术融合、互动高效。

教育实效: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记忆与情感持久。

(四)辐射价值

成果在校内及区域教研中推广,提供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六、结论

本研究创新融合智慧教育与红岩文化,通过革命单元大任务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认同。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深化了他们对本土红色文化的理解与家国情怀。未来,我们将从技术应用、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持续优化,打造更具示范价值的教学模式,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语文教育中的创新传承。

七、参考文献

[1]Ellen Weber.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

[2]吴孟帅.全面而个性化的评价[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周晓娟.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前置性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03):51-53.

[5]曹江彤.浅析教学诊断性学生评价[J].改革与探索,2021(11):71-71.

[6]刘培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04):159-160. 

[7] 吴永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06):45 - 48.

[8] 张文质. 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0.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