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辅导员》 > 25年8期 > 中职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班级管理干预策略研究

中职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班级管理干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中职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班级管理干预策略研究


                  广西河池民族农业学校 陈江柳 546300

摘要:中职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学业转型、环境适应、自我认同与职业规划等多重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某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其主要心理困扰,如情绪波动、人际敏感、学业焦虑与自我认同困惑等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影响其学习与生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班级为单位的系统性管理干预策略:班主任应加强心理关怀与沟通,营造支持性班级氛围;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协同机制;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旨在为提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构建和谐班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干预策略;一年级;青春期

引言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多为15-17岁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刚刚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进入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新环境,面临着学习内容、教学方式、人际关系、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转变相较于普通高中,中职教育更强调实践性与职业性,部分学生因中考成绩不理想或家庭期望而进入职校,容易产生自卑、迷茫、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青春期特有的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大、人际交往需求强烈等特点,使得心理健康问题在中职一年级学生中尤为突出

、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学习焦虑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职一年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与技术要求感到担忧,害怕无法掌握操作技能、考试挂科或实训考核不部分学生因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不理想,产生我不行的消极心理定势,缺乏学习自信,面对新知识易出现畏难情绪与逃避行为,长期积累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影响学习投入与学业发展

2.人际敏感与交往困扰

进入中职后,学生需在新集体中重建人际关系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因家庭经济状况、外貌特征、口音差异等产生自卑心理,担心被同学嘲笑或排斥,表现出过度敏感、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宿舍生活中,因作息时间、卫生习惯、物品使用等问题易引发摩擦与矛盾,若缺乏有效沟通,可能演变为持续的人际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3.情绪波动明显,调节能力弱

青春期生理变化与适应新环境的压力交织,导致学生情绪波动频繁且剧烈部分学生在遭遇学业挫折、人际冲突或家庭问题时,容易出现愤怒、哭泣、沉默、冲动等情绪反应,缺乏冷静应对与自我安抚的能力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个别学生长期情绪低落或紧张,已表现出轻度抑郁或焦虑症状,亟需关注与疏导

4.自我认同困惑

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影响,部分学生对中职生身份缺乏认同感,感到自卑或被歧视,怀疑自身价值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模糊,不清楚所学专业能通往何种职业路径,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这种我是谁”“我将来能做什么的身份迷茫,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容易陷入虚无感与自我否定,影响其积极人格的形成与职业信念的建立

、班级管理干预策略

(一)班主任角色转变:从管理者到心理关怀者

班主任在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角色应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心理关怀者首先,建立信任关系是关键一步班主任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谈心、家访、日常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人,比如定期组织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与困惑,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建议;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其次营造支持性班级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倡导尊重、包容、互助的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分享内心感受,及时化解人际矛盾,减少孤立与排斥现象比如设立心灵信箱,让学生匿名写下烦恼或建议,班主任可以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最后识别高危个体并及时干预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二)开展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首先,主题班会设计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班主任应定期开展以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压力应对”“职业认同等为主题的班会,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提升心理素养,比如情绪管理主题班会上,可以播放情绪调节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有效应对负面情绪;在职业认同班会上,邀请优秀校友分享职业发展经验,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其次团体心理辅导也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力手段班主任可以组织人际交往训练营”“自信心提升小组等团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在互动中练习社交技能,改善自我认知,比如模拟面试场景,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与应对策略,增强自信心与应变能力

(三)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提升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定期沟通是基础班主任应家长会、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比如每月召开一次线上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心理状态,解答家长疑问;微信群发布学生在校活动照片与简讯,增进家长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其次,家庭教育指导是提升家长育儿能力的关键学校可以举办家长讲座,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中职教育政策与学生心理需求,改善亲子沟通,比如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讲解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应对能力最后,共同应对危机是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应与家长共同制定干预计划,形成教育合力

(四)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促进自我管理

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是提升中职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首先,民主参与是激发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规制定、活动策划、班级事务管理等环节,增强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比如组织班委会选举,让学生自主选择班干部,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在班级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创意和建议,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正向激励是提升学生自尊与自信的关键班主任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比如设立每周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学习、纪律、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公告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与成就,增强其成就感与自信心最后行为规范引导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的基础班主任应明确作息、课堂、网络使用等基本规范,提醒、引导而非简单惩罚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

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关注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应发挥关键作用,将心理关怀融入日常管理,营造支持性环境、开展系统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优化管理制度等多维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提升心理韧性,为其职业发展与人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路径,推动中职教育向全人教育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裕.浅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J].职业技术, 2008(3):1.DOI:10.3969/j.issn.1672-0601.2008.03.041.

[2] 路文萍.浅议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5):1.DOI:10.3969/j.issn.1671-0487.2013.05.151.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