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素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葛小燕
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21533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素养作为数字时代公民必备的核心能力,对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素养如何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方法。
关键词:数字素养;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创新的内容生成方式,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然而,要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潜力,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技术使用能力、数字信息筛选与评价能力、数字伦理与安全意识等。因此,探索数字素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素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合基础
(一)数字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数字素养是指个体在数字化环境中获取、理解、评估、创造、交流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养。数字素养涵盖了数字技术使用能力、数字信息筛选与评价能力、数字创作与表达能力,以及数字伦理与安全意识等多个方面。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中,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数字素养。他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以有效地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课堂教学,还需要具备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数字技能。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识别虚假信息、保护学生隐私等数字伦理与安全意识,以确保教学过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潜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甚至视频内容,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可能。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个性化地生成教育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作为智能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无疑将为未来的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二、数字素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数字素养的教学目标设定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数字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除了传授生物学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数字信息筛选与评价能力以及数字伦理与安全意识。例如,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资源的选择、评估和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字信息筛选与评价能力。
(二)融合数字素养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数字素养的培养展开。教师可以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与数字素养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或者引导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
(三)采用数字素养导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教师应注重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例如,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或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支持。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数字素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实践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关键。为了实现数字素养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的赋能,学校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系统地帮助教师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及具体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也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在教师遇到技术难题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保持对新技术、新教学工具的敏锐度和好奇心,主动学习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个性化学习资源生成
教师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输入学生的年级、学习进度和兴趣点等信息,生成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料,如讲解视频、习题集等。
2.智能辅导与反馈
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作为智能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例如,在生物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辅导系统获取实验步骤的提示、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信息,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跨学科知识融合
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例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物理学、化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生成跨学科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
(三)教学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技术门槛问题和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尤为突出。技术门槛高可能让教师难以有效运用新技术辅助教学,而数据隐私保护则是确保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采取积极对策:一是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二是严格遵守数据隐私保护规定,加强相关措施,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安全无虞;三是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借鉴并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结论
数字素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融合数字素养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采用数字素养导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和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素养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案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吴佳露.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困境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 20(26):25-27.
[2] 孙敏 常芮.基于数字赋能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 2024(29).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