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25年4期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的“心育融合”模式构建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的“心育融合”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2
/ 1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的“心育融合”模式构建
陈义静
江苏省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215300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的“心育融合”模式构建,通过分析当前教育现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一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育融合;协同模式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德育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情绪、解决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往往存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离的现象,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构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的“心育融合”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一些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教育资源匮乏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课程缺乏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相关课程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德育课程也往往以说教为主,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三)教育方法单一

传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往往以灌输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这种单一的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此外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协同也存在不足,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心育融合”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一)理论基础

1.情境德育思想

情境德育思想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它是一种仿真或营造真实的人生情景,使其在实践中对道德准则进行体验和领悟,它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为重点,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把环境德育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营造出更接近于学生现实的教学情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的正面素质和优点,注重对人的积极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培养,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可以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心理弹性和适应性。

(二)实践探索

1.课程融合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德育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强调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程融合可以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2.活动融合

利用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心理健康测评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心理健康。

3.师资融合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有关的培训、研讨等活动,推动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形成一种教学合力,并鼓励师生开展跨学科的协作,对“心育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三、“心育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协同教育体系

1.明确教育目标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素养为基础,使其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要注意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制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目的。

2.整合教育资源

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教育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加强和父母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品德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等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给孩子们带来更多、更多样的教育经验。

3.完善教育机制

“心育融合”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规划与实施方案,确定各个部门的责任与任务,并强化对教学活动的监控与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

1.情境模拟教学

通过创造与学生现实联系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情景中感受并领悟到伦理准则和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比如可以模拟工作场所、社交场所等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

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使同学们对伦理与心理健康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探索,并利用这些案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增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索,在此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又能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小组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领悟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强化教师的培养与培养,提升其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并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有关的培训与研讨活动,推动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自身的教育与教学质量,促使教师持续地学习与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2.促进跨学科合作

提倡师生多学科协作,对“心育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教学合力,并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借鉴、互助,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成果的肯定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从而推动“心育融合”教育的发展与发展。

结束语:“心育融合”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课题,通过建立协同教育系统,创新教育模式和方式,强化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这种模式的建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经过多方的努力,“心育融合”教学模式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胜.浅议初中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J].新校园,2024(7):74-75.

[2]周绍强.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策略[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3):1.

[3]于虹.积极理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新契机[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7):3.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