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计算结构化教学思考与探究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 王彩霞 716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然而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侧重于算法的记忆和机械练习,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化整合,文章探讨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的结构化教学策略,通过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整合,以及跨板块知识点的结构化融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口算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等具体教学内容为例,阐述结构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中段;计算教学;结构化教学;数与运算一致性;跨板块整合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计算能力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在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实施结构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结构化教学在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结构化教学通过整合前后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联系旧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在计算教学中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整合是结构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例如在口算除法中借用计数器突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计算,既加深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又巩固了计数单位的概念实现了除法运算与数的概念的有机结合。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构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跨板块知识点的结构化整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路径,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通过图形结合,借助长方形面积的思考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算理还为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做了铺垫,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结构化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计算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结构化教学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整合
1.口算除法中的结构化教学
口算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往往因为缺乏直观的操作和理解而难以掌握,通过借用计数器进行结构化教学,可以突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例如在计算“60÷3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计数器回顾6÷3,探究其意义,继而将这6个珠子拨到十位上,表示6个十,每3个十为一份(30),有这样的2份,因而在计算60÷30可以去想6÷3,同理6000÷3000,60000÷30000,都可以以6÷3为“替身”。通过借助计数器,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除法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继而深入掌握口算除法的算理。
2.分数运算中的结构化教学
分数运算是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结构化教学,可以将分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相联系,突出相同计数单位(即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计算,例如在计算“1/2+1/2”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两个半个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即1,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分数的加法运算与整数的加法运算相类比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跨板块知识点的结构化整合
1.跨学段板块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基础。通过图形结合进行结构化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算理,例如在计算“145×12”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长方形面积的图示来表示,将长方形的宽分为10+2,在计算中145ₓ2算的是长为145,宽为2的长方形面积,145×10算的是长为145,宽为10的长方形面积,最后将两次结果相加,而145×2+145×10这个过程到145×12也是乘法分配律的提前铺垫,将其二者与竖式计算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乘法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后续学习乘法分配律时也能够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相联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2.板块间的结构化融合
在计算教学中还可以将几何与代数相融合,进行结构化教学,例如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问题,将几何图形转化为代数表达式进行计算,学生就能够将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路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构化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实施结构化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结构化教学中受益。
(二)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
结构化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是结构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结构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结束语:小学中段计算教学中的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整合以及跨板块知识点的结构化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施结构化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结构化教学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兰.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 2024(5):187-189.
[2] 何开平.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家长, 2019(23):2.
[3] 许玉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班主任, 2023(2):11-14.
[4] 周慧端.基于结构化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思考[J].教师, 2020(8):2.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