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基础教育参考》 > 25年4期 > 小学“英语+”融创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实践

小学“英语+”融创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1
/ 1


小学“英语+”融创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实践
王爱丽
 遂川县泉江小学  3439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承担着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英语+”融创课堂的实践模式,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在全球化视野下对本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自信表达。

关键词:“英语+”融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重要工具,其教学备受重视。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侧重西方文化输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被边缘化。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构建小学 “英语 +” 融创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渗透其中,既能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内容整合

PEP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为蓝本,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整合。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2《My Week》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用英语描述一周的活动安排,还可以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的庆祝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讲述这些节日的习俗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如春节的团圆饭(family reunion dinner)、中秋节的赏月(moon gazing)等,既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创新

(一)情境模拟

“英语+”融创课堂中,情境模拟成为了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PEP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的Unit 3《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教师精心设计了一场古代市场交易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被分配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商贩、顾客、甚至是古代的钱庄老板,使用英语进行买卖物品的对话[1]。在这个模拟市场中,不仅现代商品被引入,如“apple”(苹果)、“banana”(香蕉),还巧妙地融入了古代货币如“copper coin”(铜钱)、“silver ingot”(银锭)的使用,以及古代交易的习俗,如讨价还价、以物易物等。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英语,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们在语言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市场的繁荣与文化特色,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英语+”融创课堂的又一亮点,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深入研究,从茶的历史起源、种类、泡制方法到茶道礼仪,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学生们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还实地参观了当地的茶馆,亲身体验了茶艺表演。最终,每个小组用英语撰写了研究报告,制作了PPT或视频,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如阅读、写作、演讲等,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索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三)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融合是“英语+”融创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授PEP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的Unit 6《In a Nature Park》时,教师巧妙地将美术中的国画技法融入英语教学之中。首先,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自然公园,包括山水、树木、动物等元素。随后,教师引入国画技法,如泼墨、留白、点皴等,鼓励学生尝试用国画的形式将自己心中的自然公园画出来,并用英语配上解说词或诗歌[2]。这种融合不仅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们在语言与艺术的双重滋养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资源开发

(一)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在 “英语 +” 融创课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凭借网络平台、APP 等数字化工具,能打造出一系列富含中华文化元素的英语学习材料。比如,开发以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的动画视频,像《嫦娥奔月》,视频中角色用英语对话,旁白也以英文详细讲述故事,学生观看时,既被精彩的动画吸引,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表达,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互动游戏同样精彩,设计 “传统节日猜猜猜” 的线上游戏,给出英文提示,如 “People eat mooncakes and enjoy the full moon on this festival.”让学生猜出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在线课程则邀请专家用英语讲解中华文化,从传统建筑到民间工艺,系统且全面。这些数字化资源极大提升学习趣味性与互动性,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助力学生学习英语、了解传统文化。

(二)校本教材编写

校本教材编写是 “英语 +”融创课堂落地的重要支撑,各学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量身定制校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巧妙将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成语、诗词融入英语学习。例如,选取《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用简洁易懂的英语进行讲述,同时设置词汇讲解、句型练习和文化拓展板块,帮助学生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英语词汇与表达,理解古人的智慧和美德。对于成语 “守株待兔”,教材先给出英文释义,再结合简单对话让学生学会运用。诗词方面,把《咏鹅》等经典诗词的英文译文呈现出来,配上拼音、注释和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掌握英语表达[3]。通过这样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构建起贴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使英语学习与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相连。

(三)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 “英语 +” 融创课堂的有力助推器,邀请家长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活动,能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比如,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制作英文手抄报。以春节为例,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关于春节习俗、美食、传说的英文资料,共同设计手抄报版面,用彩笔描绘出喜庆的春节元素,再配上英文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提升了英语能力,又和家长增进了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春节文化。举办家庭文化分享会也是不错的形式,家长分享自己小时候过传统节日的经历,用英语讲述家乡的特色习俗,学生则展示在学校学到的传统文化英语知识,相互学习,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学习氛围,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英语+”融创课堂的实践探索不仅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更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英语“英语+”融创课堂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周薇.走向"融创"的英语课堂[J].教育视界, 2023(24):1-1.

[2] 左亚辉.文旅融创视域下的英语教学策略[J].艺海, 2023(12):85-87.

[3] 陈桃.深度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 2021, 021(014):77-79.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