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实践
黄海英
江西省遂川县泉江小学 3439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强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整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旨在推动语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深度变革。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整合的教学模式,为跨学科作业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以期通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跨学科;作业设计
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下,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实践,打破了学科界限,整合多元知识与技能,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辟了新路径。这种作业设计紧密围绕语文教材单元主题,融合其他学科元素,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立足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挖掘跨学科元素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按主题编排单元,每个单元都蕴含丰富跨学科资源。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可爱的生灵” 为例,单元人文主题聚焦大自然中可爱的动植物,语文要素是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跨学科视角看,与科学学科关联紧密,科学课上学生学习动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知识,可助力语文阅读时更生动地想象画面。教师设计作业时,可让学生选择单元课文中描写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如《燕子》里的燕子,先回顾科学课上学到的燕子外形特征、迁徙习性等知识,再结合语文课文中对燕子飞行姿态、停歇模样的描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燕子的可爱。学生不仅要精准描绘燕子外形,还需用优美语句描述其动态,如 “乌黑光亮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在天空中轻快地翱翔,仿佛灵动的音符在谱写春之乐章”。这一作业将语文的文字表达与科学的知识认知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课文,深化对单元主题的感悟。
二、设计跨学科作业形式,促进知识融合应用
(一)项目式作业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域下,项目式作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跨学科作业形式。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大自然”为例,教师设计的 “家乡自然景观推介项目”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平台。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或公园等展开深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需查阅地理资料,了解景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这一过程涉及地理学科知识的运用,例如了解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域等,能让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自然景观。接着,学生要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景观介绍文案,描绘景观的四季变化和独特魅力。像描写家乡的山峰时,学生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其不同季节的特色,“春日,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如五彩锦缎铺就山间;夏日,葱郁的树林为山峰披上绿装,清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吟自然之歌”,这样的描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自然景观的美;然后学生借助美术技能绘制景观地图,标注景点位置与特色,并制作宣传海报,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将地理信息与美术元素相结合;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向全班同学推介家乡自然景观,这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整个项目作业融合了地理、语文、美术、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实现知识的融合应用。
(二)实践体验式作业
实践体验式作业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促进知识的融合。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朋友”中,教师布置的参观动物园实践体验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参观前,学生借助语文课本预习描写动物的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与描写技巧,这为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观察提供了理论指导;参观时,学生运用科学课上学到的观察方法,细致记录动物的外形、动作、进食等情况。他们可以看到猴子灵活地在树枝间跳跃,大象用鼻子喷水洗澡等有趣的场景。这种亲身体验让学生对动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观结束后,学生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动物的基本信息、观察到的有趣行为,以及运用语文知识撰写的个人感受。例如,“看到猴子灵活地在树枝间跳跃,我不禁想起课文中对动物活泼姿态的描写,它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生机,仿佛在诉说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这种实践体验式作业,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科学观察紧密结合,不仅深化了对动物的认识,还提升了观察与表达能力,实现了语文与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
(三)学科融合小课题研究
学科融合小课题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古典名著之旅” 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 “古典名著中的科学知识” 小课题研究,以《草船借箭》为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跨学科研究的大门。学生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背后的科学原理,涉及气象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他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科普书籍,结合语文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当时为何能准确预测大雾天气,以及草船受箭时的受力情况。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学生既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阐述科学原理,又要引用课文相关情节作为依据。比如,“文中描述‘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正是利用了大雾天气,曹军看不清虚实,才使得草船借箭计策得以成功实施,体现了古人对气象知识的巧妙运用”。这种跨学科小课题研究作业,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挖掘古典名著中的科学知识,实现了语文与科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总之,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实践展现出独特价值与魅力。通过项目式、实践体验式、学科融合小课题研究等多样化作业形式,打破了学科壁垒,促进了知识的融合应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还培养了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未来教师们应继续探索创新,优化作业设计,让跨学科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助力学生在多元知识的交融中茁壮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亚红.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索——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 2024(16):74-76.
[2] 彭秀兰.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的跨学科学习[J].语文天地, 2023(7):2-4.
[3] 周琴."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 2022(23):34-36.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