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基础教育参考》 > 25年4期 >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1
/ 1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 冯杰 716000

 

摘要:本文围绕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展开探索首先剖析传统计算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阐述结构化教学对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接着从知识整合、思维发展、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基于结构化教学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并详细分析每个维度的实施策略最后通过教学案例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模式

引言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学业表现,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机械训练和单一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结构化教学强调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传统计算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

(一)知识碎片化

在传统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个讲解计算知识点,如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使得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学生难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结构。

(二)忽视思维培养

传统计算教学过于注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了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往往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计算,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实际应用

传统计算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内的练习和作业,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不明白计算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后,学生可能只是会计算书本上给出的图形的面积,而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和计算房间、操场等物体的面积。

二、结构化教学对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一)促进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教学能够将零散的计算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例如在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后,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三种数的运算规则进行对比和归纳,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二)培养逻辑思维

结构化教学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算理,明确计算步骤,这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结构化的知识后,能够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因为结构化的知识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解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一)知识整合维度

1.梳理知识体系: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小学数学计算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例如将数的运算分为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三大部分,再将每部分细分为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2.跨单元整合:打破教材的单元界限,将不同单元但具有内在联系的计算知识进行整合教学比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将面积计算与体积计算进行关联教学,让学生明白面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思维发展维度

1.问题引导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乘法是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乘法的本质和算理。

2.多样化解题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在计算一道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运算顺序和方法进行计算,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优解法。

(三)实践应用维度

1.创设生活情境:将计算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计算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商场促销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折扣价格和实际付款金额,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内的树木高度、计算操场的面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计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案例验证

以小学数学“运算定律”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采用基于结构化教学的计算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在知识整合方面,教师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系统梳理,构建运算定律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思维发展方面,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观察这些运算定律,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乘法分配律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在实践应用方面,教师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能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束语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计算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通过知识整合、思维发展和实践应用三个维度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计算学习环境。教学实践案例也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珍梅.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模式探究[J].  2024(31):36-38.

[2] 李修平.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数学之友, 2020(4):3.

[3] 闫雯雯.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 2021(11):63-64.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