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志习
六安市中市幼儿园 237000
摘要:幼儿时期是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数学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入探究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影响,分析游戏化教学的优势,阐述其在幼儿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情感态度形成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幼儿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数学认知发展
引言
数学认知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探究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构成了数学认知的基石,然而对于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幼儿来说,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犹如缥缈的云雾,难以捉摸。游戏化教学宛如一阵清风,巧妙地吹散了这层云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游戏情境,极大地助力幼儿理解这些概念。以“认识时钟”游戏为例,教师精心制作一个大型的时钟模型,这个模型色彩鲜艳、指针灵活,瞬间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亲自拨动指针,感受时针、分针的不同移动速度,观察整点和半点时指针的位置特点。当幼儿一次次地操作时钟模型,看着指针转动,他们会逐渐明白时钟是如何表示时间的,时间的流逝又是怎样通过指针的变化体现出来的。这种亲身体验和操作的方式,让幼儿在欢乐中直观地理解了时钟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认知的核心所在,它涵盖了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归纳思维等多个重要方面。游戏化教学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乐趣的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维训练机会。在“拼图游戏”里幼儿面对一堆形状各异的图形块,需要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思考它们之间的拼接方式。在拼接的过程中,幼儿要不断地调整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尝试不同的组合,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数字接龙”游戏中,幼儿要根据数字的规律进行接龙,他们需要分析前面数字的大小、顺序、运算关系等,从而推理出下一个应该接的数字,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逐渐学会了归纳数字规律,提高了推理能力,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增强幼儿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游戏化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测量身高”游戏中幼儿手持绳子、尺子等工具,认真地测量自己和同伴的身高,他们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还要将测量结果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明白了测量身高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和方法,这种亲身体验让幼儿认识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设计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的设计是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全方位考量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数学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精心雕琢游戏内容。幼儿的年龄不同,其认知能力和兴趣点也存在显著差异,低龄幼儿可能更倾向于色彩鲜艳、简单直观的游戏,而高龄幼儿则对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更感兴趣。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务必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趣味性如同磁石能够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投身到游戏中;挑战性则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和尝试。游戏内容要与数学知识深度融合,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例如在设计“超市购物”游戏时,要让幼儿在实际的买卖操作中理解加减法运算,通过找零等环节,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游戏情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实现娱乐与学习的双赢。
(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丰富的游戏材料是游戏化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要为幼儿准备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像积木、拼图、扑克牌、计数器等,这些材料来源广泛既可以是市场上购买的现成玩具,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自制的教具。积木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形状、大小、空间关系等数学概念,通过搭建不同的建筑,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物体的空间结构。拼图则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拼接过程中幼儿需要分析图形的特征和位置关系。扑克牌和计数器可用于开展数学运算游戏,如24点、计数等。幼儿通过操作这些游戏材料,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数学认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要全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时刻留意每个幼儿的表现和需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拼图游戏”中,如果幼儿长时间无法找到正确的拼接方式,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特征。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不会感到拘束和压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互动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当幼儿在游戏中提出独特的想法和做法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总之,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认知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为了更好地实施游戏化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这些措施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慧华.结构游戏中支持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21, 000(090):79-81.
[2] 向朝霞.幼儿园数学认知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明日, 2019(24):1.
[3] 周祥红.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J].孩子, 2023:128-130.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