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敬俊茗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 621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思维水平,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参考,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特点,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跨学科融合教学应运而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具有天然优势,通过跨学科融合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汲取多学科知识养分,以更广阔视角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学注入新活力,促进各学科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拓展学生视野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拓展知识视野,据统计跨学科教学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0%以上,促进全面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从而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二)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接受跨学科教育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成功率高出普通学生15%,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应未来发展
在现代社会跨学科知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据预测未来80%以上的工作将需要跨学科技能,因此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要实现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核心要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涌现,教师若不及时学习便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无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教师需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新兴的教学软件操作、数据分析工具使用等。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至关重要,从教学设计的环节开始,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用思维导图软件梳理教学思路,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在资源开发时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互动性强的在线测试等,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学评价时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师不能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物理、数学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教师还应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设计出具有跨学科特色的教学活动如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结合,让学生通过制作历史事件的数字故事来学习信息技术和历史知识。
(二)跨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跨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成为现实,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跨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教学课件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频教程可以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软件则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这些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后,能为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便利。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课程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交流课程资源开发经验,共同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最佳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三)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这些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综合性,能够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智能交通系统”项目为例这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跨学科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设计系统界面,使其简洁美观、操作方便,同时开发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交通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学生还需要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交通流量和道路规划,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特点和需求,为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数学知识也必不可少,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算法设计,优化交通信号控制、路径规划等功能,在项目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的学生负责信息技术部分,有的学生负责地理数据收集和分析,有的学生负责数学算法设计。
(四)虚拟实验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虚拟实验和仿真技术是信息技术与跨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应用领域,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和仿真技术的优势,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场景和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传统的实验往往受到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而虚拟实验软件则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复杂的实验操作,模拟不同的实验条件,如不同的温度、压力、浓度等,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种虚拟实验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还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进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仿真技术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来模拟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据的流动和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建设跨学科课程资源、设计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以及应用虚拟实验与仿真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的应用,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县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跨学科整合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 2024(10):0076-0078.
[2] 石玉龙.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0(14):0126-0128.
[3] 刘一童.基于大概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初探——以"党史教育展馆设计"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21):69-72.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