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25年8期 > 玉米皮作为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玉米皮作为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玉米皮作为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赵宁宁

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  256209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需突破资源局限,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本文以邹平市韩店镇中心小学 “玉米皮作为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实践过程及成效。研究表明,将玉米皮这一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弥补美术材料短缺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研究为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行路径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玉米皮;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与背景

在后现代课程观念影响下,美术教育愈发注重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课程的开放性与扩展性成为改革焦点。我国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求一线教师结合本地实际补充教学内容,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玉米皮材料运用的调查与分析,包括本校玉米皮资源应用现状、成因、对策及教师在开发利用上的心理趋向等。

2.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玉米皮资源开发的研究,涉及开发的基本特征、内容及模块构建、途径的实施意义等。

3.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玉米皮资源利用的研究,包含利用的一般原则(针对性、主体性等)、一般模式构建及途径方法(实践体验法、参观访问法等)。

4.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玉米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研究,涉及评价目的、内容和方式。

5.个案研究,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收获及小课题报告等。

(二)研究目标

1.收集、分析整理玉米皮编织相关资料,汇编成课程资源资料集。

2.贯彻《美术课程标准》,让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增强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感悟能力,继承发扬传统美术文化。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创新能力发展、课程知识构建与运用及新教学模式形成。

4.研究撰写相关教育教学方式、教材、案例、论文等。

5.形成课题研究理论观点,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经验。

(三)研究意义

1.弥补农村基层学校传统教学方式不足,解决美术材料购买不便问题。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技能及创新意识。

3.是当地中小学课程中的首次尝试,让学生收获快乐,种下非遗种子,为玉米皮非遗传承奠定基础。

4.关系农村美术教育质量及全民族素质提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需求。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哲学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形成人,通过有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教育形成人的精神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理想在教育中的体现。

(二)主要研究方法

1.走访调查,掌握玉米皮在当地的应用、民间编织工艺存在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2.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等,让学生探索实践玉米皮制作方法。

3.运用实验法、经验总结、案例法等,教师反复实验反思,总结形成课程体系和校本教材。

4.阶段性总结,积累教学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一)选定乡土资源

调查当地玉米皮资源,走访有传统编织手艺的村民,确定手工制作和玉米皮编织两个研究方向。召开专题会,确立玉米皮的认识、简单手工制作、非遗编织及课程资源完成度评价四个主题研究内容,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二)丰富乡土艺术资源

1.自筹资金购买相关理论书籍,如《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艺术学概论》等。

2.下乡采访民间艺术师傅,记录整理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

3.网络搜集学习相关课程资料,尤其是编织视频资料。

(三)乡土资源融入课堂

课题融合多门学科,结合美术教材,分四个阶段开展:

1.课程准备和玉米皮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及玉米皮处理方法等。

2.玉米皮简单手工制作,提高学生兴趣,为编织学习做铺垫。

3.非物质文化遗产 —— 玉米皮编织,进行创意编织。

4.课程推广、成果展示与评价,推广课程,展示作品,总结感悟。

(四)多元活动渗透教学

课题组总结阶段性成果,优化课程资源,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编写《最棒的玉米皮》校本教材,开展经验学习活动、联想创意活动及艺术作品展等,让学生体验感受民间艺术魅力,发表相关论文,形成初步科研成果。

(五)联手行动促进课程建设

课题组联合校外力量,与民间艺人交流学习,根据民间艺人回顾及纺车原理,利用学校资源制作纺车,进一步挖掘玉米皮课程,使非遗课程更系统。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与结论

(一)研究成效

1.利于学生个性向良好方面发展,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群体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增强学生表现创意的胆量,提高吃苦耐劳能力,培养活泼开朗性格。

3.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课程能力,形成特色拓展型课程体系,创编相关教材和教学设计。

5.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与学生生活结合,创作出有趣的非遗作品。

(二)研究结论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玉米皮资源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

2.该课程使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我学习意识和习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