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25年8期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探析

姓名:靳慧强

单位: 宁晋县四芝兰镇校区

邮编:055550

摘要:本文聚焦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解轻运用、模式化倾向、忽视语言实践及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包括创设真实语境、挖掘文本语言特色、设计阶梯式语言实践任务通过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案例,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策略;部编版教材

引言: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学生理解和分析语言的能力,更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准确、得体、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任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文本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运用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缓慢,所以深入剖析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探索切实可行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对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结合部编版教材实例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重心偏向内容理解,忽视语言形式的迁移运用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解、轻运用”的倾向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字词句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想情感、概括中心主旨等,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将文本中蕴含的优秀语言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较少,导致“学”与“用”脱节,学生虽然能理解文本,却难以在新的语境中灵活、准确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

教学模式化倾向明显,缺乏个性化表达引导

许多阅读教学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的特征教师习惯于按照“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总结升华”的固定流程组织教学,问题设计也常常围绕预设的答案展开,追求标准、统一的理解这种模式化的教学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和个性化表达,课堂对话趋于单向,学生的声音被预设的答案所取代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不敢或不愿进行有个人见解的独特表达,语言表达趋于僵化、套路化,缺乏真情实感和创造性,抑制了语言运用能力中“得体”与“创造”维度的发展

语言实践活动设计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匮乏

尽管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指向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设计仍然不足课堂时间多被教师讲解和师生问答占据,学生用于独立思考、充分表达、合作交流的时间有限即使有表达环节也多为简短的问答或复述,缺乏系统性、挑战性的语言实践任务,学生缺乏在相对复杂、真实的任务中综合运用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进行有效沟通的机会,导致语言运用能力停留在浅层,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真实或模拟语境,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在需求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交际情境根据情境认知理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建构和应用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创设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交际语境,使语言表达成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交流需要的必然选择,从而激发学生“想说”“愿说”的内在动机,促使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医生”的情境:假设故事中的种葫芦人遇到了一位懂植物的小朋友,他该如何向这位“小医生”描述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自己却不以为然的情况,以及最后葫芦都落了的懊悔?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盯着”“自言自语”“蚜虫”“治病”等关键词以对话或讲述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个模拟情境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为了“治病”和“劝说”的目的必须组织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实现了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

深度挖掘文本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感知与模仿典范表达

优秀的文本是学习语言的绝佳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对内容的浅层理解,深入品味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精妙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词语运用和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结构通过朗读、品析、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典范语言的敏感度,鼓励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模仿,这是语言积累和初步运用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叶圣陶先生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动词和细致的观察来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和爬行过程在充分品读之后教师可设计“我是小观察家”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小动物,模仿课文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尝试写一段话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动态,将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资源

设计阶梯式语言实践任务,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螺旋上升

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造、由单一到综合的阶梯式语言实践任务这些任务应覆盖听、说、读、写多个维度,涵盖复述、转述、描述、说明、叙述、议论等多种表达类型,确保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践中获得充分锻炼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可设计系列任务第一步基础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描写荷花姿态的优美语句,积累语言;第二步应用层——仿照句式,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描述校园里的一排树在不同季节或状态下的样子,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第三步创造层——假设自己是一朵荷花,在微风中与其他荷花、小鱼、蜻蜓进行对话,编写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这一系列任务由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难度逐步提升,有效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教学中重理解轻运用、模式化、实践不足等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真实语境激发表达需求深度挖掘文本语言特色引导模仿设计阶梯式任务促进能力螺旋上升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构建起一个系统、有效、充满活力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体系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学语文”到“用语文”的转变,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阅读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达成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盖秀艳.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格言(校园版), 2024(3):47-49.

[2] 叶志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 2024(26):99-101.

[3] ·阿里腾.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 2023(7):1550-1551.DOI:10.12277/j.issn.1005-0043.2021.07.0771.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