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教育学文摘》 > 25年4期 >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1
/ 1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鲍秋菊
 湖北省钟祥市龙山实验学校 4319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实践活动课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生活、感悟道理,有助于将抽象的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法治意识的公民;本文将从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理念、实施策略两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创新设计;实施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课作为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何有效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理念

(一)生活化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课堂延伸至社会,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例如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我为家庭做贡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中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体验家庭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加深对家庭意义的理解。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活动课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中,可以组织“网络利弊辩论赛”,让学生自主选择立场,搜集资料,进行辩论,以此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认识。

(三)综合性原则

实践活动课应注重跨学科整合,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中可以与历史学科结合,开展“中国近代史中的国家利益维护”主题研究项目,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参观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怀。

二、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目标,精心规划

在实施实践活动课前明确活动目标[1]是确保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征以及社会热点,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活动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法治意识等。

精心规划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活动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流程、所需资源及评估标准等。例如,在规划“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时,教师需提前联系当地环保部门或社区,确定活动地点和主题;根据活动需求,准备必要的物资,如垃圾袋、手套等;设计详细的活动流程,包括开场白、任务分配、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环节;制定评估标准,如垃圾收集量、团队合作情况、环保意识提升程度等,以便对活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此外,教师还需预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例如,考虑到天气变化可能影响户外活动,教师应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并准备室内备选方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法庭”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在活动前教师需准备相关法律文书模板,如起诉书、辩护词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模拟审判。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了解法律程序,还能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从而增强法治意识。为了增强情境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展示图片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分组合作,促进交流

分组合作[2]是实践活动课中常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分组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因素,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在分组合作中教师应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承担一定的责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志愿服务,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在活动中,每个小组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分配任务,确保活动顺利进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了促进小组间的交流,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展示和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四)反思总结,深化理解

反思总结是实践活动课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反思总结,学生可以回顾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深化对活动主题的理解。

在反思总结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反思,如活动准备是否充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团队合作情况、个人收获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了促进学生的反思总结[3],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在这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你对未来的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表现,从而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总结,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反思总结能力。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在设计理念上坚持生活化、主体性、综合性原则,在实施策略上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分组合作、反思总结,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价值。同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持续跟踪与反馈,成果展示与激励,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潘俊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 2024(17):50-51.

[2] 王精华.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探究[J].教育(周刊), 2019(19):3.

[3] 刘妍.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研究[J].善天下, 2020(16):888-888.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