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不限

刊名

标题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机构

首页 > 《工程管理前沿》 > 25年8期 >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8-18
/ 1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陈腾飞  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西北  710016

摘要智能电网的蓬勃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全方位变革,在提升运行效率与灵活性的同时,也使其稳定性遭遇诸多新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呈现出的复杂动态特性,针对性地提出分布式能源协调、需求侧响应、多智能体系统优化控制等一系列策略,旨在全方位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筑牢坚实保障。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分布式能源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步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智能电网集成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测量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优化调度和智能控制,显著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智能电网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深入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

智能电网的动态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多级联结的结构特点、运行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对复杂动态过程的适应能力上传统电力系统以单级结构为主,而智能电网引入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站等多级联结结构,实现了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的有机统一这种结构使得智能电网在面对负荷波动和新能源接入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比如当局部区域出现负荷激增时,智能电网可以调整相邻区域的电力供应,实现负荷的均衡分配,避免局部电网过载

智能电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强调动态优化和灵活控制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电网能够快速响应负荷变化和新能源波动,实现电网运行的最优化以风力发电为例,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传统电网在接入风力发电时往往面临稳定性挑战而智能电网可以实时监测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结合其他能源的发电情况,自动调整发电机的出力,实现电力负荷的均衡分配,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智能电网对复杂动态过程的适应能力较强它能够应对电压、电流、频率等复杂动态过程,确保电网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这种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智能电网中分布式能源(DER)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进步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具有分散式、小规模的特点,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的电力支持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能够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

(一)分布式能源的协调控制

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分布式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协调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能源与主电网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建立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DEMS),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情况和运行状态,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和分布式能源的特性,优化调度分布式能源的发电计划,比如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互补的系统中,当风力发电不足时,可以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保障电力系统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分布式能源为电力系统提供备用容量,以应对突发情况

(二)需求侧响应管理

需求侧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它调整用户的用电行为,实现电力负荷的均衡分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电力需求高峰期,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电价或向用户发送信号,鼓励用户在电力需求较低的时段用电,如夜间洗衣或为电动车充电这可以帮助用户节省电费,也可以减轻电网的压力,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效率,比如某地区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实施需求侧响应管理策略,引导用户在夜间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有效降低了白天的电力负荷峰值,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需求侧响应管理还可以与分布式能源相结合,实现电力供需的实时平衡

(三)多智能体系统优化控制策略

智能电网涉及众多复杂、动态和分布式的决策过程,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策略难以满足系统优化与协调的要求,所以可以采用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电力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自治且相互协作的智能个体构成,每个智能体都具有自主性、社会性和反应性等特征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将发电、输电、配电、用户等不同子系统建模为独立的智能体,它们相互通信和协作,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比如发电智能体可以根据负载预测、电价等信息优化发电计划;输电智能体则负责调度输电网络,优化电力传输路径;用户智能体可以根据用电需求和实时电价,调节用电行为以降低成本

(四)智能保护与控制技术

智能保护与控制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传统的保护与控制装置已难以满足复杂电力系统的需求,所以需要采用先进的智能保护与控制技术,如自适应保护、预测控制等自适应保护技术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特征,自动调整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提高保护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比如在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中,由于分布式能源的发电特性和运行方式与传统电源不同,传统的保护装置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故障而自适应保护技术可以根据分布式能源的实时运行数据,调整保护装置的动作阈值,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点,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预测控制技术则对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预测系统未来的运行状态,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系统出现不稳定情况

结论

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更加复杂,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深入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多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如静态稳定性分析、动态稳定性分析和暂态稳定性分析,可以全面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如分布式能源的协调控制、需求侧响应管理、多智能体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和智能保护与控制技术等,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先进、有效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策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绪和.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地名, 2024(10):0028-0030.

[2] 胡亭,于明丽.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及其相关对策[J].科学与财富, 2016, 000(011):378-378.

[3] 胡燕玲.智能电网下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J].云南电力技术, 2013, 41(A01):3.DOI:10.3969/j.issn.1006-7345.2013.z1.009.

 

 


冀ICP备202510556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50133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新出发石第0076号

版权所有 ©2025 期刊网(qikanzazhi.com.cn)